覺得很有趣,就查了相關資料。還有二十四節氣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可以便於記憶喔。

[起源]
  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緊密相連。農業發展初期﹐由於播種和收穫等農事活動的需要﹐開始探索農業生產的季節規律﹐出現了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概念。春秋戰國以後隨著鐵製農具的出現﹐農業生產對季節性的要求更高了﹐就逐漸形成了節氣的概念。春秋時已用土圭測日影定節氣。最初只有夏至﹑冬至﹐隨後逐漸增加了春分﹑秋分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西漢《淮南子‧天文訓》中始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的記載﹐它是以北斗星斗柄的方位定節氣。定立春為陰曆的正月節(節氣)﹐雨水為正月中(中氣)﹐依此類推。全年共十二節氣和十二中氣﹐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二十四節氣在天文學上是以視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的。以黃經0°為春分﹐以下每15°為一節氣﹐周天為360°而成二十四節氣。在公曆上每個月兩個節氣的日期也基本固定。二十四節氣後傳入朝鮮﹑日本等鄰國。日本在江戶時代(1603~1867)開始採用﹐並傳至今日。
二十四節氣形成於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所以其名稱和含義基本上反映了這個地區的農業生產季節和農業氣候特徵。二十四節氣與農業氣候 二十四節氣中反映日照長短的有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反映溫度的有小暑﹑大暑﹑處暑﹑霜降﹑小寒和大寒﹔同時反映溫﹑濕度的有白露﹑寒露﹔反映降水的有雨水﹑穀雨﹑小雪和大雪。其餘則是反映自然物候和農業物候的。所以可將二十四節氣看作是一部全年的農業氣候曆。反映日照的二分﹑二至4個節氣和反映溫度的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在全國和一些鄰國基本上都能適用。其餘各節氣則大都是黃河中下游地區農業氣候特徵的寫照。如立春﹑立冬與這一地區日最高氣溫小於 0℃的初終日期吻合﹔立夏與這一地區候平均氣溫開始達到22℃以上的日期基本相符﹔霜降與這一地區地面最低溫度0℃的始現日期一致﹐這些在黃河流域中下游以外的地區則不適用。其他地區在使用二十四節氣時﹐常根據當地農業氣候特點﹐賦以適於當地的內容。
二十四節氣應農業生產的需要而產生﹐在其形成之初就已應用於生產。戰國末期的《呂氏春秋》中有按夏至計算始耕日期的記載。東漢《四民月令》中已廣泛用節氣定農時。以後的歷代農書更廣為引用﹐作為決定農時的根據。元代《王禎農書》中設計了一個《授時指掌活法之圖》﹐按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逐一編排農事﹐把二十四節氣從農業氣候曆發展為系統的農事曆。隨著農業的發展﹐各地按節氣編出大量的農諺﹑歌謠用以指導農業生產﹐成為中國農業氣象經驗的寶庫。現代農業氣象學興起以後﹐很多地區將二十四節氣與農業氣象資料相結合﹐編制農業氣候曆﹑農事曆或農事活動表﹐使古代經驗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相互參照﹑補充﹐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繼續發揮作用。

[意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這一天是春天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水將多。
驚蟄:春雷響動,驚動蟄伏地下冬眠的生物,它們將開始出土活動。
春分: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相等,所以古代曾稱春分秋分為晝夜分。
清明:明潔晴朗,氣候溫暖,草木開始萌發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的意思。雨水增多,適時的降雨對穀物生長很為有利。
立夏:夏天開始,萬物漸將隨溫暖的氣候而生長。
小滿:滿指籽粒飽滿,麥類等夏熱作物這時開始結籽灌漿,即將飽滿。
芒種:有芒作物開始成熟,此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繁忙時節。
夏至: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這一天中午太陽位置最高,日影短至終極,古代又稱這一天為日北至或長日至。
小暑:暑是炎熱,此時還未到達最熱。
大暑:炎熱的程度到達高峰。
立秋:秋天開始,植物快成熟了。
處暑:處是住的意思,表示暑氣到此為止。
白露:地面水氣凝結為露,色白,是天氣開始轉涼了。
秋分:秋季九十天的中間,這一天晝夜相等,同春分一樣,太陽從正東升起正西落下。
寒露:水露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
霜降:見霜。
立冬:冬是終了,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小雪:開始降雪,但還不多。
大雪:雪量由小增大。
冬至:這一天中午太陽在天空中位置最低,日影最長,白天最短, 黑夜最長古代又稱短日至或日南至。
小寒:冷氣積久而為寒,此時尚未冷到頂點。
大寒:寒冷到頂點。

[制定方式]
  在地上豎立一根竹竿,看見太陽東升後,竿影就從西方移向西北方;到中午時影子在正北方且較短;太陽西下時,竿影逐向東北偏。依據全年觀測所得的結果,發現夏天太陽位置較高影子也較短,冬天太陽位置較低也較長;因此取中午竿影最短的那天為夏至,竿影最長的那一天為冬至。制定夏至以後,在春秋兩季發現各有一天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這兩天為春分和秋分。

平節氣與定節氣
  二十四個節氣其實應為十二個節氣十二個中氣,古代以冬至到冬至唯一個回歸年的時間,將一年時間平分十二等分,每分點為一中氣,再將中氣間平分為二,其分點為節氣,二十四節氣各屬中氣或節氣。

  由於兩中氣間長度相當於太陽月的長度,平均為30.436日,節氣長度則為太陽月之半,平均為 15.22日,此法及古代的平均節氣,簡稱平節氣。

  清初改曆十引用西法,在時憲曆上採用平均節氣,其方法是將太陽在天球上軌道一周取為三百六十度,太陽每行十五度定一節氣。

季節 節氣   陰曆 意義
太陽黃徑 陽曆

90

18

立春 315o

2月4日或5日

正月節 春季開始
雨水 330o 2月19日或20日 正月中 雨水增加
驚蟄 345o 3月5日或6日 二月節 始雷,冬眠動物驚醒
春分 0o 3月20日或21日 二月中 晝頁平均
  清明 15o 4月4日或5日 三月節 天氣溫暖,景象新鮮
  穀雨 30o 4月20日或21日 三月中 雨水增加
  立夏 45o 5月5日或6日 四月節 夏季開始

94

1

小滿 60o 5月21日或22日 四月中 農作物開始飽滿
芒種 75o 6月6日或7日 五月節 麥豐收、稻種植
夏至 90o 6月21日或22日 五月中 此白晝最長
小暑 105o 7月7日或8日 六月節 天氣漸熱
大暑 120o 7月23日或24日 六月中 天氣悶熱
  立秋 135o 8月7日或8日 七月節 秋天開始

91

20

處暑 150o 8月23日或24日 七月中 天氣漸涼
白露 165o 9月8日或9日 八月節 天涼有露水
秋分 180o 9月23日或24日 八月中 晝夜平均
寒露 195o 10月8日或9日 九月節 天氣漸寒
霜降 210o 10月23日或24日 九月中 天氣轉冷開始有霜
  立冬 225o 11月7日或8日 十月節 冬天開始

88

15

小雪 240o 11月22日或23日 十月中 開始飄雪
大雪 255o 12月7日或8日 十一月節 開始下大雪
冬至 270o 12月22日或23日 十一月中 此夜最長
小寒 285o 1月5日或6日 十二月節 天氣寒冷
大寒 300o 1月20日或21日 十二月中 天氣酷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ery1230 的頭像
    celery1230

    雪霽天「芹」朗 Celery's Blog

    celery12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