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閱讀素養

就狹義的觀點而言,閱讀素養通常被定義為讀和寫,更廣泛的定義則為:閱讀素養的內容多樣,包括認同、瞭解、創造、溝通、運算、使用印刷和書寫的資料;閱讀素養更與持續學習以提升個人達成自我目標,以及發展知識、潛能、參與社群及社會有所關連。

閱讀素養促使個人跨越社經背景差異,得以機會均等地參與社會、文化以及政治活動,是在競爭世界中生存的重要工具,更可以說是進階學習的一部份。在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指出閱讀素養(literacy)包括三個層面,分別是知識的內容或結構、展現能力的過程,以及遇到問題及應用相關知能的情境。


◎閱讀理解策略

 研究指出,比起加多閱讀時間,透過閱讀理解策略的學習運用,可以更有效能地增加閱讀理解。常見的策略如下:

→ 預測
利用文本預期接下來將要發生的情節,是否與作者的陳述一致,這並不只是猜猜看,而是透過「形成假設-->找資訊驗證-->形成新假設」的過程,循環且自發地檢核理解的層次。
 
→  連結
根據文章主題,連結文章中結構包括「句子組成的結構」和「段落組成的結構」,並與過去經驗結合。將所讀文本與自己的經驗、背景知識連結或是與其他類似文本串聯,就是做文-我、文-文、文-世界的連結,目的在擴大文本理解層面。 

 →  摘大意與找主旨
「大意」是根據文本,區辨出重要與不重要的訊息,然後將這些訊息統整成連貫、濃縮的訊息,來代表原來文章的內容。「主旨」是讀者歸納出文本想要表達的要旨,包含兩方面:(1)作者的中心思想。(2)讀者根據文本提出自己的想法 。透過摘要來精簡的重述所讀到的訊息,再歸納為主旨確認文章的核心,可學習將注意力或認知資源聚焦在主要內容上,忽略其他不重要的訊息,並進一步反省自己的習得。

 → 作筆記
強調「從讀者著手做」,筆記能增進讀者在閱讀歷程中,對於文章材料的處理能力,並幫助其有效組織文章內容。這是一項複雜的認知過程,它涉及讀者對於訊息的輸入和輸出,讀者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同時理解文章內容,並且選擇訊息、組織訊息以進行書寫的歷程。研究證實,除了有助於理解和記憶,做筆記也能對後續閱讀有所助益。

 也就是閱讀時:
一、 隨手作筆記 。
二、 邊讀邊預測。
三、 隨時連結自己的背景知識 。
四、 讀後(或是一段落或是全文),組織文本訊息,摘大意並找出主旨。
五、 邊讀邊問自己問題及回答問題,監督自己的理解。


◎閱讀提問層次


層級一 提取訊息
‧與特定目標有關的訊息
‧特定的想法、論點
‧字詞或句子的定義
‧故事的場景,例如時間、地點:
‧找出文章中明確陳述的主題句或主要觀點
 
層級二 推論訊息
‧推論出某事件所導致的另一事件
‧在一串的論點或一段文字之後,歸納出重點
‧找出代名詞與主詞的關係
‧描述人物間的關係
 
層級三 詮釋整合
‧歸納全文訊息或主題
‧詮釋文中人物可能的特質、行為與做法
‧比較及對照文章訊息
‧推測故事中的語氣或氣氛
‧詮釋文中訊息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
 
 
層級四 比較評估
‧評估文章所描述事件確實發生的可能性
‧描述作者如何安排讓人出乎意料的結局
‧評斷文章的完整性或闡明、澄清文中的訊息
‧找出作者論述的立場
‧比較文章各面向與外界的同異
 
 
 需注意:
1.層級越高,難度和開放性也越高。但並不表示高層級僅適用於年紀較長的孩子,而是調整提問以符合孩子的認知程度。

2.越是具開放性的問題,越需要孩子提供實例佐證他的回答。

<資料來源> 
 

教育部 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
恩物協會 『閱讀體驗活動與閱讀策略的運用』課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elery12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