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庭壓力理論」即喜爾(Hill,1958)提出的ABC-X模式,即一個事件(A)是否會變成高壓力或危機,是受到家庭擁有的資源(B)和家庭對事件的認知(C)所影響,請見下圖:

  認知(C)
 
事件(A)  ──────────> 壓力程度(X)
 
資源(B)
 

 

  壓力源事件可以說是破壞家庭現況的一個事件,是一個具有改變潛力的事件,壓力的程度不是只由事件來決定,而是需要由家庭對事件的認知來決定,又壓力源事件發生時,家庭的因應資源也影響家庭壓力的程度。分述ABC因子如下:
1. 壓力源事件(A):包括過度性或發展性的危機、外在傷害或情境性危機、天然災害。
2. 家庭資源(B):包括家庭的整合與凝聚力、適應力、溝通能力、外在系統的連結,事實上,家人的經濟、安全、健康、智力和工作技能也是家庭的重要資源。
3. 認知(C):即家庭對壓力源事件的定義和評估,這會決定他們如何因應、如何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當成員們認知一致時,就會用相同的方法面對,但通常基於界線模糊、否認或價值取向,會造成不同的觀點,或對事時的扭曲現象。

----------------------------------------------------

念「家庭支持服務」時讀到的理論,覺得好面熟,原來我以前有筆記過一個 ABC理論 ,嘿,這兩者有沒有抄襲彼此的嫌疑啊...

ABC理論引伸出來是說,「錯誤的、非理性的信念認知」(B)會導致「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

不過用ABC-X模式來思考,如果一個人或一個家庭面臨重大事故(A),若資源(B)不足,為避免造成太大的壓力(X),乾脆從認知(C)去下手,讓自己逃避一點、鴕鳥一點、阿Q一點,雖然感覺不很理性,但是不是對個體來說,會是比較舒服、比較能生存的方式呢?

(怪不得孩子在面對父母師長的碎碎念時,會習慣當成耳邊風了)

也就是說,人在困境、拮据的情況下,更容易有偏差或是非理性的認知。然後導致了情緒和行為上的障礙。

並不只是因為人笨或是執迷不悟,而是在不得已的情境下必須能夠有一套邏輯能自圓其說,讓自己或身邊的人好過。

好像在繞口令喔。但原來,很多事情其實是互為因果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lery1230 的頭像
    celery1230

    雪霽天「芹」朗 Celery's Blog

    celery12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