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 A是指某個事件(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B是指個體對此事件的認知和評價產生的信念(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C是因而引發的情緒和行為後果(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 A是指某個事件(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B是指個體對此事件的認知和評價產生的信念(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C是因而引發的情緒和行為後果(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權力(Power)是只改變個人或團體行為的能力。亦即,權力是引起他人或團體採取與原來不同行為的影響力量。
翻到四年前公司教育訓練的簡報,是一本書的導讀。
領導的24堂必修課,英文是「RULE & TOOLS FOR LEADERS-How to Run an Organization Successfully」
從圖書館發現一本,很年輕時看過的,不是很高深或經典的書啦(也就是所謂閒書),叫作「生動的笑容表情術」。其中有一段篇幅在介紹誘導微笑訓練,很是有趣,貼在這裡分享。有空多笑笑喔!
來貼上暑假時我和妹妹去上社大的甜點創作課程的筆記。西點說難不難,卻還真有許多眉角,在影響她的美味與否呢! 而社大的課便宜又大碗,老師說她在別處開的課,一小時就是社大一期的費用呢! ^_^這算是很優的社會福利政策吧!
語言的目的是傳達訊息。訊息包含了慾望、感覺、意圖、資訊(事實)、請求、信仰和意見。所有社交型的物種,只有人類才能彼此分享信仰和意見。
看到奧修的這句話很有意思:
「每只獅子都真的是只獅子,每只象也都是只象,但人是個問號。人可能是人,也可能不是。人可能墮落到動物之下,也可能昇華到神祗之上。」
1.先天的時程錯誤(Schedule flaw)
2.需求膨脹(requirement inflation) (沒完沒了的需求變動)
竹蘆 陳皮(乾的)各5錢
金桔(沾糖粉的金桔干) 麥門冬各1兩
最近因為朋友幫小孩作皮指紋,心裡好奇一路找資料竟找到這一本"發現我的天才-打開34個天賦的禮物"。 我喜歡他提出的理論:
針對自我缺點作訓練及加強,只是做"損害控制";往天賦能力發展,才能成為錦上添花的天才工作者。
作者是胃腸科醫師,照理說很有公信力,不過裡面有些論點不同於日常所知,所以頗有爭議,比如說喝茶、牛奶和優酪乳會傷害健康。但還是很暢銷的書呢!